“辛”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构型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是一把平头刀的样子,上部是刀头,下部是一个长刀把,可用手握。两边有叉,可切割,尖端锐利可刺,是用来在有罪的人和俘虏脸上刺字的刀具。本义就是刑刀。
另一种说法也是象形字,但不是刀的形状,而是木柴或树枝的形状。远古时代,奴或罪人是不许戴帽子的,只能把树枝或草茎缠在头上,所以头顶“辛”就是罪人。因为古代的“辛”是“薪”的本字,像木柴。头顶“辛”也就是头顶木柴的罪人。
还有人认为,甲骨文的“辛”字用两个树杈捆扎而成,是捕捉俘虏和押运罪人的工具,类似于“枷”这样的刑具。从这个意义上讲,“辛”的本义也是罪。
在早期金文里,“辛”这把刑刀以轮廓形变为实体,最上部加了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要铲割的东西。到周代又在竖画的中部增加一点作装饰,战国时期点变成短横,可能表示刀把的“挡手”所在。隶、楷便相沿金文发展成为今天的“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