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悔

孔子“以礼治天下”的思想,不但得不到君主大臣们的认同,也被当时很多的百姓所不齿。特别是道家掌门老聃,曾多次批评孔子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认为孔子是个不可教育之人。弘扬道家思想的《庄子》,就多次把孔子作为反面典型加以嘲弄和批判。其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孔子企图劝说盗跖弃恶从善的故事,比较全面和深刻地揭批了孔子假仁假义的一面,令人深思。孔子对自己的这次行为,也感到非常地后悔。

故事说孔子有一个朋友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集聚了九千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孔子对柳下季未曾教育好自己的兄弟,任其祸害国家和百姓十分不满。并主动要求亲自去劝说盗跖,企图说服他弃恶从善。如果单从这个出发点来讲,孔子能够冒着受辱甚至丧命的危险去规劝一个作恶多端的盗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说他确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