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志愿服务在高中教育、高校教育、义务教育中被频繁提及,体现出志愿服务在育德树人和社会发展层面的重要性意义,体现出国家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2016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指明方向。
《意见》从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综合评价和注册管理、强化服务和加强领导五个方面对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和指导,从多个方面对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重要保障措施:在组织实施部分,对志愿服务项目论证立项、招募培训、开展服务、认定记录和评估反馈进行了阐述;在第五部分,从拓展服务项目、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工作机构、落实职责分工四个方面对强化服务和加强领导做了规定。
《意见》第四条第7点明确指出,要依据团中央 《关于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意见》,组织学生依托 “志愿中国”网站
(www.zyz.org.cn),或与 “志愿中国” 网站互联互通的地方团属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 网络注册为主, 线下注册为辅。
“公益积分制”把学生平时参与的公益活动,如:校园值周、爱心义卖等量化考核,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运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一学年统计一次公益积分。
公益积分最终与学生推优入团、团内评优评先、推荐入学少年团校等挂钩。初中毕业时,根据三年总积分,学校为学生颁发“乐做公益毕业证”,浙江省少工委为毕业生颁发公益证书,开具公益成长证明。学生也可凭借积分,在学校换取奖品。
发动学校周边志愿者组织,加强合作联系
公益积分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学校与当地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合作,开展一些更具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公益、实践公益。
依托互联网工具,让服务记录准确客观有迹可循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加强学生德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但是如果要将学生志愿服务情况直接纳入学生考核成绩,甚至直接与学校招生挂钩,那么志愿服务记录的真实性就特别的重要。
通过独立的操作平台、准确的签到模式,让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准确客观有迹可循。
新《方案》的颁布将极大促进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但如何科学、规范地落地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志愿者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小汇!健全中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汇与您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