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85”、“211”后,又来一个“双一流”,报考的风向要不要随之而动,还需要理性看待,大学的好坏不能仅仅以国家政策倾斜作为唯一依据。
一方面,学校实力与国家遴选相辅相成,“标签”确实值得参考。这些学校之所以被选中,也正是因为学校在相关遴选标准中实力强大;国家政策为学校带来了数额庞大的建设资金,例如原先水平相当的两个高校,如果一个被选上而另一个落选,不出几年两所高校的差距就会被拉开。若您的孩子选择了名单里的高校及专业,即使目前不是强势专业,也一定是重点建设学科,师资力量、科研经费、学风建设都将注入大量力量。
但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还是切忌掉入“唯标签论”的陷阱,“标签”对自身是否适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